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
<建議依輔音VOT分類建立台灣音標與拼音>
<建議依輔音VOT分類建立台灣音標與拼音>20070607
我國 語言學者專家為 台灣閩南語、華語和客語的音標
及拼音設計議論二三十年。其實問題在英語和國際音標
塞音分類、命名 和 符號選用。實驗語音學對於塞音分類 有重大貢獻,研究里程碑是
Lisker L, Abramson AS. A Cross-Language Study of Voicing
in Initial Stops: Acoustical Measurements.
Word. 1964;20(3):384-422.。
該研究 分析11 種語言 的 字首塞音 聲譜,定義了
Voice Onset Time (VOT,聲帶振動開始時間 或
起嗓-除阻相對時機),並 依此 歸納出 塞音 VOT 三類:
voicing lead (lead or negative VOT/prevoiced/濁塞音),
short voicing lag (short lag VOT/tenuis/單純塞音) 和
long voicing lag (long lag VOT/aspirated/送氣塞音)。
濁塞音_____單純塞音_____送氣塞音
負VOT______短VOT________長VOT
____ b ̬ ______ b ̥ / p⁼ ______ pʰ
____ d ̬ ______ d ̥ / t⁼ ______ tʰ
____ ɡ ̬ ______ ɡ˚ / k⁼ ______ kʰ
引用 Lisker & Abramson 英語字首 塞音 VOT ( 4位發音者之中 3位 native English speakers) 的 數據:
{ phoneme _ average VOT _ range _ number of tokens }
____ /p/ ______ 58 (20,120) (n=102)
____ /t/ ______ 70 (30,105) (n=116)
____ /k/ ______ 80 (50,135) (n=84)
{註: 英語字首 /p, t, k/ 是aspirated 送氣不帶聲 (傳統次清) 塞音}
{ phoneme _ average VOT _ range _ number of tokens}
______ /b/ ________ 1 (0,5) (n=51)
______ /d/ ________ 5 (0,25) (n=63)
______ /g/ ________ 21 (0,35) (n=53)
{註: 3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的 /b, d, g/ 是 tenuis 不送氣
不帶聲 (全清) 單純塞音。
如果直接把 non-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
(most likely Hispanic) 的濁塞音直接加總計算平均,則會得到錯誤的分類: 所謂 partially voiced stops 部分帶聲 塞音}
[結論] 拼音爭議主要焦點在選擇塞音、擦音和塞擦音字母。考量世界語言之
塞音VOT分類,絕大多數歸屬兩群組: VOT二分 或 VOT三分。
VOT三分:台日法西義葡荷俄阿 等;
VOT二分:華客英粵德瑞丹挪 等 (不含濁塞音)。
兩群組均包含 單純塞音 和 送氣塞音,
這才是 塞音 國際音標 寬式 b, d, g 和 p, t, k 應當代表的音值。
加以眾所周知,英語是絕對優勢國際通行語,拼音設計成與英語相同或相容相應,更為妥當。
因此擬定如上建議方案。
* 另一重要文獻: 1999年版 國際語音協會手冊 --- 國際語音字母使用指引
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---
A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
p. 190
Symbol Name_Phonetic Symbol_Phonetic Description_IPA Number
Existing IPA diacritic symbols
Under-ring _____ [ ̥ ] _______ Voiceless ___ 402A
Over-ring ______ [ ˚ ] ______ Voiceless ___ 402B
Subscript wedge __ [ ̬ ] _______ Voiced ____ 403
Superscript H ___ [ ʰ] ______ Aspirated ____ 404
Extended IPA diacritic symbol
Superscript equals sign _ [ ⁼] _ Unaspirated ___ 680
我國 語言學者專家為 台灣閩南語、華語和客語的音標
及拼音設計議論二三十年。其實問題在英語和國際音標
塞音分類、命名 和 符號選用。實驗語音學對於塞音分類 有重大貢獻,研究里程碑是
Lisker L, Abramson AS. A Cross-Language Study of Voicing
in Initial Stops: Acoustical Measurements.
Word. 1964;20(3):384-422.。
該研究 分析11 種語言 的 字首塞音 聲譜,定義了
Voice Onset Time (VOT,聲帶振動開始時間 或
起嗓-除阻相對時機),並 依此 歸納出 塞音 VOT 三類:
voicing lead (lead or negative VOT/prevoiced/濁塞音),
short voicing lag (short lag VOT/tenuis/單純塞音) 和
long voicing lag (long lag VOT/aspirated/送氣塞音)。
濁塞音_____單純塞音_____送氣塞音
負VOT______短VOT________長VOT
____ b ̬ ______ b ̥ / p⁼ ______ pʰ
____ d ̬ ______ d ̥ / t⁼ ______ tʰ
____ ɡ ̬ ______ ɡ˚ / k⁼ ______ kʰ
引用 Lisker & Abramson 英語字首 塞音 VOT ( 4位發音者之中 3位 native English speakers) 的 數據:
{ phoneme _ average VOT _ range _ number of tokens }
____ /p/ ______ 58 (20,120) (n=102)
____ /t/ ______ 70 (30,105) (n=116)
____ /k/ ______ 80 (50,135) (n=84)
{註: 英語字首 /p, t, k/ 是aspirated 送氣不帶聲 (傳統次清) 塞音}
{ phoneme _ average VOT _ range _ number of tokens}
______ /b/ ________ 1 (0,5) (n=51)
______ /d/ ________ 5 (0,25) (n=63)
______ /g/ ________ 21 (0,35) (n=53)
{註: 3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的 /b, d, g/ 是 tenuis 不送氣
不帶聲 (全清) 單純塞音。
如果直接把 non-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
(most likely Hispanic) 的濁塞音直接加總計算平均,則會得到錯誤的分類: 所謂 partially voiced stops 部分帶聲 塞音}
[結論] 拼音爭議主要焦點在選擇塞音、擦音和塞擦音字母。考量世界語言之
塞音VOT分類,絕大多數歸屬兩群組: VOT二分 或 VOT三分。
VOT三分:台日法西義葡荷俄阿 等;
VOT二分:華客英粵德瑞丹挪 等 (不含濁塞音)。
兩群組均包含 單純塞音 和 送氣塞音,
這才是 塞音 國際音標 寬式 b, d, g 和 p, t, k 應當代表的音值。
加以眾所周知,英語是絕對優勢國際通行語,拼音設計成與英語相同或相容相應,更為妥當。
因此擬定如上建議方案。
* 另一重要文獻: 1999年版 國際語音協會手冊 --- 國際語音字母使用指引
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---
A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
p. 190
Symbol Name_Phonetic Symbol_Phonetic Description_IPA Number
Existing IPA diacritic symbols
Under-ring _____ [ ̥ ] _______ Voiceless ___ 402A
Over-ring ______ [ ˚ ] ______ Voiceless ___ 402B
Subscript wedge __ [ ̬ ] _______ Voiced ____ 403
Superscript H ___ [ ʰ] ______ Aspirated ____ 404
Extended IPA diacritic symbol
Superscript equals sign _ [ ⁼] _ Unaspirated ___ 680
訂閱 文章 [Atom]